發布時間:2019-01-18 瀏覽次數:1691
訪清華大學潘偉教授:燃氣輪機核心技術——我們缺的是經驗
在記者問及制備工藝技術難點時,潘偉教授聊了很多,從他的言語間能感受到他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他談到了制備工藝不穩定和原材料品質的問題:“我們國內存在的很大的問題,包括陶瓷行業中***大的問題就是原材料的品質問題,由于品質不穩定,我們在做某一個樣品時可能品質很好,但要是做一批出來就不行了。所以說我們國家在原材料品質和噴涂制備工藝方面與國外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訪清華大學魏飛教授:“石墨烯真正能通過技術賺錢的企業我還沒看見,但碳納米管我是能看見的。”
講到碳納米管在中國的產業現狀時,魏飛教授直言,與石墨烯相比,碳納米管雖然沒有那么熱,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淀積累,很多人對碳納米管的認知已經很清晰了,而且,從真正的應用角度來講,碳納米管在中國科學家及華人科學家的努力下的發展還是很不錯的,實現了目前性能***好的晶體管與全碳計算機研究、還在***快速開關的X光管用于心臟CT,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用于手機、鋰離子電池導電劑等方面實現了產業化,僅其產業成長在國際上都是令人矚目的,盡管在國內的聲音并不多。
想企業之所想——訪華南理工大學王燕民教授
王燕民教授講,我們現在的石英砂還是在“砂”的概念,大多沒有樹立“粉”的概念。在東海、鳳陽以及廣東等地,很多企業在做砂,很少有做粉的。做粉的比做砂的技術難度要高得多。做粉的一般是小于10微米粒級產品,但是做砂的就很粗了,砂和粉是兩個概念。但是現階段如果把小于10微米再磨成膠粒,就是1個微米以下的,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耐磨氧化鋁陶瓷球將取代氧化鋯球——訪濟南大學教授侯憲欽
在“2018新型陶瓷技術與產業高峰論壇”上所做的《耐磨氧化鋁陶瓷微晶化制備方法》報告中,侯教授指出微晶化制備技術的兩大關鍵點,即氧化鋁原料的超細粉磨與低溫慢速致密化燒結。圍繞這兩大關鍵點,記者追問了侯教授一系列的問題,如:超細粉磨應當用干法?濕法?抑或干法+濕法?低溫慢燒導致的效率及產量問題如何改善?侯教授以其***的理論與獨到的生產經驗一一回答了我們的問題。
關系石英項目成敗的關鍵點——訪成都理工大學汪靈教授
汪靈教授強調指出:“石英工業應用與礦床工業類型存在密切關系,如何根據不同礦床工業類型石英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發與利用,關系到石英材料技術與項目的成敗”。“高純石英技術有四個方面,即原料選擇技術、加工工藝技術、加工裝備技術以及質量檢測技術,它們是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技術整體,發展我國高純石英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
探詢高純超細硅微粉產業化的秘訣——訪非金屬礦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沈君麟
隨著電子工業等高新科技的迅速發展,對超純硅微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其產量卻很低。教授級高工沈君麟說:國內真正做到將雜質控制在50ppm以下并規模生產的企業很少。一方面是從實驗室制備超純硅微粉到其產業化還有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目前國內硅微粉企業小、散、亂的現狀以及生產線不夠智能化、自動化、人工多的情況也給產品的純度帶來很大波動。
為我國粉體行業“把脈、開藥方”——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傅仁利教授
傅仁利教授在采訪中表示,我國粉體行業存在信息不通暢的問題。一是技術信息不通暢,二是商業信息不通暢。高校科研進行的大多是純投入性、回報周期較長的基礎性研究;而對企業來說,他們更偏向見效快、回報高、可以大規模量產的項目。很多企業并不希望參與產品試用、調整、改進等前期的工作,但新研發的產品不經過市場檢驗,適應市場也就無從談起。產業鏈的上游原料、中游生產和下游應用等各個環節互不理解,彼此的信任度不高,這是整個粉體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好打造由行業協會為代表的“產學研用”四位一體平臺。傅教授提到,“在國外,行業協會對企業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如果企業運營不規范或者破壞行業發展,那么協會就會發揮作用進行管控。打通政策支持、原料供應、技術研究和市場應用等各個環節的溝通障礙,實現信息共享,才能互利共贏。
Tags:硅微粉